2025-03-13 ??光明網
?
“數字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發展,正在重構新型工業化的底層邏輯。”
?
“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制造裝備、機器人、工業自動化、工業軟件等領域的產品形態與產業圖景。”
?
在模具工廠,大模型生成的參數配置方案將試模周期由近百次縮短至2次,產品質量合格率由92%提升至97%。
?
在空調工廠,通過AI視覺質檢系統,單臺設備替代8名技術人員,人力成本壓縮87.5%……
?
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代表委員一邊熱議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,一邊分享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變革的累累碩果。
?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持續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、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,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。這是“人工智能+”第二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,與去年側重于技術研發和產業集群建設不同,今年的提法更側重于技術的落地應用,并特別提出“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結合”,將人工智能的應用重點指向了制造業。
?
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、強國之基。近年來,我國制造業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,已培育421家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,建設超4000家5G工廠。重點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達到80.1%、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2.9%。
?
“我國制造業具有門類齊全、規模龐大、場景豐富、數據潛能巨大等優勢,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探索,有助于為產業注入新的創新動能,催生各類新模式新業態。”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。
?
在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看來,人工智能從根本上改變了工業發展范式,催生新的生產要素、塑造新的制造體系、創造新的組織形態、開創新的戰略產業,為我國工業實現由大到強到優的轉變提供了歷史機遇。
?
人工智能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動能
?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。去年年末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,2025年工信部將實施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行動,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和重點場景應用。人工智能正為新型工業化深入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?
“產品的人工智能化和生產制造的人工智能化,是人工智能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個方向。”全國政協委員、民革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唐冬生表示,前者是通過植入感知、分析、決策等人工智能技術,重構產品功能與用戶體驗;后者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制造流程進行智能化改造。
?
智能終端制造為新型工業化開辟新空間。2024年,我國規模以上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.8%,明顯快于規模以上工業。高技術制造業、未來產業已成為我國制造業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。
?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、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、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。對此,全國人大代表、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表示,人工智能終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載體,正加速從智能手機、智能汽車、可穿戴設備向智能家居、機器人等多元領域拓展,智能終端和消費電子的產業優勢讓中國有機會成為新格局的引領者。
?
人工智能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為新型工業化注入新動能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,加快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。
?
在余曉暉看來,人工智能對制造業的融合賦能潛力還遠遠未得到充分釋放。應面向重點行業和典型場景加快人工智能應用探索,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,進一步強化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“兩端”環節應用,同時面向生產制造等核心環節推進深度應用。
?
亟須建立專業“數據集”“模型庫”
?
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?“數據集”“模型庫”“生態構建”“人才培養”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焦點。
?
“加快形成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和模型庫”成為許多代表委員的共識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工信部原副部長王江平表示,還需要專業化的數據集來進一步馴化大模型,才能讓人工智能進入實體經濟,應用到相關專業領域。在全國政協委員、安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肖新光看來,既要擁抱通用大模型,也要支持關鍵行業垂類模型的研發,才能將人工智能真正嵌入全場景、全過程。
?
產業融合的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。對此,唐冬生建議,要強化制造業AI升級核心技術供給,優化算力體系建設,適度超前布局國家算力中心、工業邊緣算力中心、大數據平臺等支撐AI發展的數字基礎設施。
?
人才培養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。對此,王江平建議,要培養數字戰略科學家、數字素養企業家、模型工程師、數字貿易商、數字產業工人等。
?
此外,示范引領和生態構建也至關重要。全國人大代表、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建議,要開展基于工業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先行先試,培育一批工業大模型與場景圖譜精準匹配的標準化、可復用、低成本解決方案,為中小企業提供用得上、用得起、用得好的人工智能服務。
?
技術創新方興未艾,產業應用如火如荼。人工智能照亮了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方向。隨著技術創新的加速和融合應用的深入,人工智能必將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大放異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