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咯吱咯吱”的履帶聲在密閉的陽極爐內響起,在金冠銅業分公司奧爐精煉車間,一只揮舞的機械臂正精準拆除內襯耐火材料,這是冶煉爐窯智能機器人進行的作業測試,成功“上崗”后可將檢修人員從密閉高溫的爐內解放。這個小家伙正是工程技術分公司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,也生動回答了一家純靠技術“吃飯”的公司在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雙輪驅動下的發展之道。
科技創新打開發展“羅盤”
2014年6月,集團公司整合維修資源批準成立工程技術分公司,次年元旦,該公司正式投入生產運營,一家主要從事設備設施維修、安裝、改造及調試的公司應運而生。
當以技術為立身之本時,該公司如何立足根本、破局發展?十年潛心耕耘,該公司以科技創新作突破口。
“光靠維修服務很難發展,也很難開拓市場,必須有新東西才能建立優勢。”該公司黨委委員、副經理劉振輝坦言。在維修服務精細要求、作業效率低以及作業分散等特點下,守護安環與提高效率,成為近年來該公司的科創主線。
安全是一切服務的基礎,在金冠銅業分公司的檢修現場,140余臺螢石移動監控攝像頭正實時捕捉作業動態。與此同時,工程技術分公司的指揮屏幕上,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帶系掛、頭盔佩戴、合規操作等情況數據清晰可見,管理人員可實時監控和遠程遙控喊話,實現危險作業全過程可視化監管。這套由該公司黨建攻關的“檢修現場安環移動監控系統”,自2022年5月投入使用以來,檢修作業現場違章作業現象大幅度減少,安全管理的成效初步體現。“真正做到無視頻不作業,讓作業人員真正意識到安全監管無處不在,用‘人防’與‘機防’結合來增強安全防護意識。”該公司生產運營部部長陳志華說。
面對冶煉行業設備檢修環境復雜、安全風險高的痛點,該公司以“機器換人”為突破口,將黨建項目與科研攻關深度融合。2020年立項的“觸媒篩分裝置技術研究與應用”項目,在集團內外多家單位承接觸媒篩分項目,創造產值約90萬元。應用于萬噸酸罐防腐工程的爬壁機器人,作為安徽省工業企業首創,一登場就技驚四座,榮獲集團公司2021年度黨建項目攻關行動“進步獎”,現已完成30臺大型儲罐防腐作業,創造產值500多萬元,整體作業效率極大提高。
“科技創新必須直擊生產痛點。”陳志華說。近年來,該公司聚焦冶煉行業檢修難點,建立起“市場導向、快速響應”的研發機制。針對球磨機檢修復雜、人工效率低的難點,研發的智能檢修裝備可實現機械臂多方位移動、自動拆裝螺栓功能,于去年12月完成工業試驗;為解決爐窯砌筑粉塵危害,開發的自動化切磚收塵設備經多次耐火磚切割試驗,正式投入使用;電解銅陰極板矯正修復自動化生產線項目,采用視覺識別與機械矯正協同技術,可極大降低人力物力成本,正在培育孵化。
……
從傳統的設備維修企業轉變為以技術為引領創新型企業,科技創新的基因正在該公司血脈中奔涌。十年間,該公司科技研發課題項目6項;發明及實用型專利申報32項,已授權14項;黨委、黨支部黨建項目攻關31項;榮獲集團公司獎項的合理化建議22條,其中一等獎3條……亮眼的成績盡顯科研底色。
智慧管理褪去人力“枷鎖”
在距該公司數萬公里的米拉多銅礦海外項目部,技術人員正通過釘釘辦公系統向該公司上傳月度臺賬、維修工單。“這是我們基于分散的項目部打造的數字化辦公平臺,徹底擺脫紙質報表的約束。”陳志華介紹。
2018年,該公司為了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,開始利用信息化技術來輔助維修工作在線管理,先后構建了維修管控信息平臺、釘釘辦公平臺及BI平臺,實現了日常工作審批、線上招投標、維修預決算審核、合同管理、遠程視頻會議、各類考核數據、安全監管等業務的數字化。
管理圖“巧”歸結于人“少”,從將集團內部各單位維修工聚合到打造成駐扎各單位的6大項目部(海外2個),該公司逐步完善了技術力量的整合。而隨著大批維修人員退休,人才隊伍“青黃不接”的問題顯露而出。
“從當初的400多人到現在301人,維修隊伍不斷縮水的問題突出,我們也必須做出改變。”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許令國說。
創新優化管理是第一步。當下,隨著項目管理的數字化,該公司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。“將以前30多萬張的指令書建立數據庫,再通過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處理,對我們處理日常工作幫助巨大。”陳志華介紹。屏幕上,BI平臺從檢修需求審批到管理員審核到最終的結算報表,全過程清晰可見且操作便捷。“連檢修項目、檢修完成度、檢修風險排序都可自動生成總結表,方便我們進行審核監管。”陳志華說。信息化管理平臺讓該公司每個部門經營明細情況完全可視化,深入日常工作點、線、面,從實際出發,邊用邊完善,極大解放了人手壓力。
維修力量的補充至關重要,隨著維修隊伍的銳減,該公司創新采用“雙軌制”培養模式,通過導師帶徒,簽訂培養協議,將新進大學生送到有經驗有技術的老師傅手中,讓人才在一線崗位鍛煉成長,提高專業水平。通過創新首席員工評比、技術培訓、技術比武、崗位練兵活動,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等人才培養措施,鼓勵技術人員取證、考級。過去一年,該公司取得對應工種操作資格證共101名員工,其中青年人才預備制技工5人。新增技師2人,高級技師4人。榮獲集團首席技師1人,特級技師2人,技術能手4人,維修力量“活水”不斷。
高質量的人才培養要靠全方位學習,2024年,該公司以建立智能化安環教育培訓系統為黨建攻關課題,通過收集完善安全教育培訓資料、建立考試題庫,在規范(新進)人員培訓教育工作的同時做到安環培訓教育無死角。“通過這個系統,我們全員學習全員考試,這是我上個月的學習記錄。”許令國點開軟件介紹。通過創新開發,讓“智慧安環”管理工作不再流于形式,讓安環學習唾手可得,而后續的題庫與考試將不斷擴充專業知識,釋放技術傳授壓力,讓自主學習舒緩人手空缺。
……
一次維修合格率達98.5%,年度停產檢修計劃完成率為100%,客戶滿意度為98.5%的驕人成績少不了該公司苦練內功,創新突破。安徽省國資委第五屆、第六屆省屬企業文明單位,第十三屆安徽省文明單位及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第十一屆、第十二屆全國設備管理優秀單位等榮譽稱號更是該公司求新、求實、求上的證明。站在行業煥新的起跑線上,該公司以創新致遠方,步履輕盈而堅定。
|